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市民在涪江旁发现了几座古老的城墙被割断。

250年出现了3座清代防波堤

出现在涪江边的古河堤断裂

这不是古代的城墙吗? 怎么出现在河里? 最近,在三台滨江足球广场下的涪江边,有几个休闲市民发现了古代城墙一样的残骸。 随后,3个县的文物管理工作者初步确认,此次发现的古代城墙一般的石制建筑遗留下来,可能是3个古代为防洪而建造的防波堤。

“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三台县位于涪江中游、凯江下游,县城位于两江交汇处。 几千年来,涪江、凯江抱城而流,养活了这片土地,但洪水期又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洪水激增的威胁。 史料记载,从唐贞观18年(公元644年)开始的1300多年中,仅历史上,县内发生了38次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其中19次县城被淹。 1949年至今,发生了6次大规模洪水,县外居民的房子多次被水淹。 从唐代开始,三台历代地方官员多次组织移江修堤,治理洪患,但未彻底根治。

“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史料记载,唐开成5年(公元840年),剑东南川节度使郑向梧州城东组织挖掘新江,将江三里移至悬崖,迫使涿水依山改道,减少水患,保护城安民。 南宋庆元6年(公元1200年),潞川府路提刑王勋主持东门外堤坝的建设,其坝长三千六百多尺,高一丈六尺,底宽八尺。 之后,明代潼川知州钱伦、蒋容也在城东筑堤防水,但筑堤不牢,经常崩溃,直到清代干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三台县令徐世乐靠土地筑石坝三十五丈,糊化石灰糯汁,曰万年堤。

“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此次发现的防波堤,很可能残留着清代干隆年间重建的万年堤,被洪水冲刷殆尽,对研究3座古城建设、水利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发现的很有可能是清代万年堤断

相关链接> >,其中包括: >; >; [/s2/]

几年来,汛期洪水由涿、凯两江上游大范围强降水引起,三县境内日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连续三天降雨量达到150毫米以上,就会发生洪水。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不断总结抗治水经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国家财政增加投入,民众集资投入劳动。 几十年来,全县共建设堤坝工程13处、安全台15处,对抗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年,三台县委、县政府再次总结防洪治水经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斥巨资在县城区、南寺水库、青东水库建设防洪堤长9549.9米,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考验,彻底根治了水灾。

防波堤的建设为三台人民解除了洪水灾害,为三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波澜。 现在,人民安居乐业,走十里河堤,清风习俗,柳依依。 倚栏远望,涿、凯两江宽阔平静,时而白鹭、水鸟飘舞,川蛙、鱼虾游泳,江河波光粼粼,心胸开阔,成为人们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地方。

“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吴功斌绵阳日报社文芳阁记者王勇文/图)

编辑:谭鹏

标题:“隐没250年 三台清代防洪堤“现身””

地址:http://www.7u0.cn/zqtyzx/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