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0字,读完约7分钟

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程菊、流浪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名字取代了刘德华、郑秀文、张柏芝、周杰伦,成为了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偶像”。 “芙蓉姐姐”是偶然的,10个“芙蓉姐姐”是现象。 事实上,现在网络上出现了更多的“芙蓉姐姐”,她们大胆的行动颠覆了以前关于所有中国女性的定义。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芙蓉姐姐们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 她们为什么这么红?

“芙蓉一出来,谁会争呢?”

“我没意思。 我的不开心来自我出众,我妖艳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大家的眼球无情地抽离。 我总是聚焦。 我那张耐用的脸,随着男人鼻血爆棚的身体,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 ”。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我的身体柔软,骨头小,腰软。 我平时去买胸罩,买的都是最大尺寸的。 我的身体和皮肤都很漂亮,我的皮肤很柔软,朋友也说我的皮肤柔软得滴水。 ”。

…。

芙蓉姐姐成名的招数很简单,一个是大量发表自己“经典S形”体态雄辩的照片,一个是相继发表超自恋的“经典语录”。 在清华校园bbs,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出现,她的最新照片和言论经常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传播给大学生们,她的个人博客访问量在短时间内达到了10万人。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她的名言是“我相信,在茫茫人海中,我的出现一定能让你眼前一亮……” 她的“粉丝”是这样说的。 “芙蓉出来,谁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 她不是美女,90%的读者看到她的照片和复印件后第一反应是“想呕吐”。 但是,阅读率是个硬道理,芙蓉姐姐是现在新闻网上最受欢迎的人。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芙蓉姐姐不喜欢人们把她和其他网络“名媛”联系在一起,但出于对自己“独一无二”个性的自信,她讨厌把自己和谁都一样。 但实际上,她并不寂寞。 流氓燕也好,红衣教主也好,很多人都选择了像芙蓉姐姐一样用反常规来表现个性。 她们不约而同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及其衍生物——姿势、动作和语言,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选择的极限体现思想的极限

“每个人都有地图的权利,我的照片中没有色情、肮脏、反革命的东西。 为什么我不能把自己的美丽展现在上面呢? ”这是芙蓉姐姐在接受平面媒体采访时的回答。 她说了像她那样行动的人是坦率思想的来源的理由——展示自己的身体,有什么罪?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采用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权利。 任何一个身体都可以借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个性,这也是权利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芙蓉姐姐等的方法确实无可厚非。 但是,她们必须用身体表现自己的个性吗? ”。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肖滨说:“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采用身体这一载体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而这种选择的局限性本身就证明了她们思想上的局限性! ”。 这个道理就像西方女权运动中面临的悖论。 为了体现女性的解放,必须让女性像男性一样从事吗? 这个悖论的形式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必须用身体来表现吗?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怪手”反映社会症状

无论是流氓燕、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程菊,她们之所以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无非是因为她们不是通常的表现形式。 关于这个共同点,肖滨教授认为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

“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微妙变化。 流氓燕和芙蓉姐姐的出现凸显出来,证明了社会一直压抑着个人的个性。 ”。 肖滨说,社会上每个人都有显山露水的潜在愿望,都想被人们关注,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机会很少的群体只有一个。 “歌手电影明星自然可以关注,但能成为歌手电影明星的有几个? 正因为没有合适和足够的机会,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才会拿着剑离开前线,出奇怪的把戏,用相反的表现形式来宣传自己的个性。 因为这样的方法很容易成功地吸引普通人的目光。 所以,不要轻易指责芙蓉姐姐这样的个人。 她们的行为只是展示了这个社会的症状。 如果社会主动降低人们的个性价格,这种症状就有可能消失。 ”。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看藏在面具下的脸

流氓燕、芙蓉姐姐、红衣教主、程菊……再加上早年的木子美、竹影青瞳,她们都有同样的“生理特征”――30岁左右,女性。 这是巧合吗?

“女性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这时的她已经和18岁时的她不一样了。 ”。 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李桦说了她的三个疑问。 1、她们真的看起来那么自信吗? 她们可能很自卑。 二、人们认为她们展示了自己的“丑陋”,但她们自己真的认为这样的“丑陋”吗? 她们可能觉得这个很美。 三、很多人觉得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我的“芙蓉姐姐”们依然“无耻”,但她们真的把这些骂声视为侮辱吗? 她们更关心的可能是有多关注。 不是你有多赞赏。 李桦通过“芙蓉姐姐”和“红衣教主”的面具,呼吁真正从心理上照顾她们。 “她们可能只是有过特别经历的普通女性。 我相信如果有机会接近她们,人们一定会对她们有不同的看法。 ”。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呼唤真正的民间偶像

大多数人把芙蓉姐姐列入“低俗”行列,但她的支持者们有相当多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 一位网名saturday的清华大学博士说:“我认为芙蓉姐姐的成功在于她的勤奋。 她每天都能做好几次同样的事,我觉得她很勇敢。 大多数人不喜欢芙蓉姐姐。 我可以不去看她的照片吗? 芙蓉姐姐发照片有什么错吗? 她的存在让大家很高兴。 我觉得芙蓉姐姐现在受到很多人的迫害。 我永远支持她! ”。 他发出了“芙蓉姐姐”们追随者的声音。 “为什么芙蓉姐姐的表现有时会不舒服? 但是,她还有很多粉丝,有人为她设立了所谓的“芙蓉教”吗? 这证明了普通人需要偶像。 ”。 肖滨说:“我们的政府为老百姓创造了很多偶像和英雄,但他们太完美了,离我们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太远了。 年轻人可能会被这样的偶像感动,但他们很难上手,很难在生活中表演。 因此,芙蓉姐姐及其伙伴的盛行可能反映了当今社会缺乏真正的平民偶像的问题。 如果有的话,芙蓉姐姐没有市场。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无序的价值观危害下一代

很少有人会想,如果人们像看连载笑话一样追逐芙蓉姐姐的照片,会对社会造成明显的危害吗?

“她们在采用表达自己个性的权利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风俗的兼容性问题。 ”。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肖滨教授认为,“芙蓉姐姐”们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暨南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的刘家林教授也有同样的看法。 他认为,“芙蓉姐姐”们无意中提倡的低俗文化,会与整个社会形成“恶性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个道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画家为什么不画鼻涕,不画大便? 很简单。 人在世界上应该有高尚的追求。 ”。

“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芙蓉”不是最初也不是最后

对于芙蓉姐姐们的出现,李桦说:“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一直都在出现。 “芙蓉姐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

对于用极端出格的方法表现自己个性的人,李桦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 “芙蓉姐姐”们只是新瓶装旧酒。 她们使用的是网络这个载体。 同样,“芙蓉姐姐”们的观众也存在。 “因为所有的人性都有猎奇的感觉。 这个人类基本诉求决定了“芙蓉姐姐”继续占领“市场”。 如果这样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芙蓉姐姐”们将永远存在。 ”但是,这种存在不应该成为主流。 刘家林教授认为,政府和媒体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倡导真正健康的主流价值观。

标题:“羊城晚报:芙蓉姐姐现象揭开反常规宣泄的面具”

地址:http://www.7u0.cn/zhsssh/1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