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09字,读完约14分钟

阅读提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年轻人压力大,事业上的努力无暇恋爱,结婚时间越来越晚成为普遍现象。 受“家国同构”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影响,中国的父母们对孩子的婚姻自觉责任很大。

为了处理孩子一生的大事,许多城市出现了父母为孩子相亲的“白发相亲角”,并迅速发展。 “白发相亲角”到底靠不住吗? 成功率是多少? 父母们是什么感受?男性和女性在这个择偶市场上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前几天,本报记者特地来到北京某公园“白发相亲角”,深入了解“白发相亲”现象,思考和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根源。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一个星期四下午,记者赶到北京市某公园的“白发相亲角”。 虽然不是周末,但下午2点开始的活动现场已经聚集了数百名父母。 他们很多人脸色沉重,表情焦急,很多人白发苍苍,有些人上午来了。

这个相亲角自发地形成了几年,每周四、周日都有活动。 在以母子相亲为中心的相亲现场,父母们占着他们的“小摊”。 每个展位前都放有展示单身男女青年新闻的资料,详细说明年龄、身高、学历、员工、月薪、房产和户口、择偶要求,也注明了父母的联系方法,并附有孩子的照片。 讲究的东西用塑料文件夹组装。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公园里,这种肩负着特殊两代人“人生大事”的“白发相亲角”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白发相亲角”以“50后”“60后”的“知青一代”为主体,他们的“商品”是我们“70后”“80后”“90后”的孩子们。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待价而沽”的交易市场

几年前,记者参观过这个相亲角。 当时每个人都有“摊子”。 现在,一个人兼顾几个“小摊”的情况不少。 看三个“摊位”的姐姐告诉记者,她来相亲侄女,但另外两个父母今天没有来。 因为经常一起“摆地摊”认识,他们组成“互助小组”,轮流“看地摊”,可以节约时间、人力、公园门票的价格。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这就像是一个“交易市场”一样的相亲角,家长们既是“供给者”也是“需求者”,很多人看到“摆摊”之余,就会抽空,走进一百多米道路两侧的所有“摊牌” 很多父母手上有简单的资料笔记,如果条件合适就和对方交换。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孙沛东说:“这样的父母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进入公园,有着谈判的择偶模式,有着独特的逻辑。”

孙德东从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调查了上海人民公园的“白发相亲”现象。 她12月出版的研究成果《谁要和我的女儿结婚? 上海相亲角和“白发相亲”是目前国内外最早、唯一一部深入研究“白发相亲”现象的专著。

孙德东说:“设立这样的摊位,展示儿童个人选择新闻的方式,首先给人一种市场印象。 这些父母“贩卖”的是孩子。 其次,家长们利用招牌,为孩子们在竞争激烈的婚恋市场上寻求“吸引眼球”的机会,显然是市场化的营销方法。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大部分父母关注外部条件等硬件,特别重视门对门,或者想流向上级阶层。 在择偶标准详细列出的年龄、身高、体型、外貌、月薪、户籍、不动产、学历等限制条件中,“京籍、未婚、城市有房、经济条件好”为“标准配置”,更是明确记载了“全日制大学”。 我不太在意性格、人品、兴趣等内在条件,只粗略地要求“人品好”“性格好”“兴趣广泛”等。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我们在找清华大学。 请不要说其他的话! ’一个女孩母亲傲慢的大嗓门淹没了许多有意向的男孩的父母。

在很多父母看来,相亲是“结婚营销”。 对此,孙佩东到访的58岁公司财务人员老曹用经济术语解释择偶行为的理论被称为“经典”。 “爱情本来就是买卖,无论多么天真的两个小推测,用零售业的术语来说,都是为了让对方产生‘购物’冲动的营销策划。 市场潜力大,期望值高,价格自然会高。 如果市场潜力小,趋势低迷,自然要寻求完整性。 如果你手上的土地上有石油,你不能把它卖给房地产商。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孙沛东认为,作为新的择偶方法,“白发相亲角”的鲜明特征是市场化自由交易,集中体现在市场化和极端合理的择偶标准上。 其根源在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直接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包含着最个性化的情感世界。 很多孩子和父母不相信恋爱了,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各自的“市场价格”,认为结婚是“购物”,“行情”是可以追踪的。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看不见“硝烟”“战场”

在相亲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父母亲切微笑、亲切交谈,记者闻到了这“和平与安宁”中罕见的“硝烟”。 事实上,这些父母之间是竞争(即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共同争夺优秀的婚姻资源,相互“摊牌”,相互交流经验心得。 又是游戏关系——互相摸底,考察对方的实力,考虑自己在这段婚姻中利益的损益。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你女儿在国企呢。 真好啊。 公司的利润好吗? ”。

“你儿子是海归啊。 年薪怎么算30万元呢? ”。

“现在房价正在暴涨呢。 你家的路多少钱了? ”。

这样的尝试无处不在。

孙德东无意中听到了看起来很普通,意味深长的对话——

临别时,女方母亲对男方说:“这个时候回去,家人等着你吃饭吗? ”。

“高速开车回去也要一个多小时”

“那么回来晚了,小区容易停车吗? ”

“我们小区车太多了,车很少。 停车费很便宜,5元一天。 ”

这位母亲后来为了探究对方的住房情况,说:“每天计算的停车费和价格证明了他住在20世纪80年代的丈夫的房间和郊外的中级商社。 从上海市中心到家要花1个小时,高速走是在郊外的中级楼盘。 ”。

更普遍的做法是直接盘问。 记者看到一位女孩的母亲对男孩的资料感兴趣,向男孩的父亲说:“你家有房间吗? ”。 那个父亲急忙说:“是的,有两套! ”回答说。 她又问:“你在哪里? ”。 得知家在北京通州区后,她“啊”了一声就转身离开了。 记者听她小声地听丈夫说:“郊外的人,户籍一定不在城市,宁可在外地住在北京,也不愿在外地住在北京。”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孙德东来访的52岁电焊工老林一句话打破了这个“战场”的秘密。 “来到相亲角,基本上就是想翻身! 女孩子每月挣5000元,想挣1万元。 我想每月赚一万元,就是想赚两万元。 我在找明明自己家有房子却住在市中心的人。 男孩子也想找比自己强的女孩子。 最好也有房子。 为了不离婚被吸油……”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在有缘自发相识的恋爱中,双方注重人品、性格、有趣的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观等“软件”的要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硬件”的要求相对被淡化。 但是,在相亲环节,由于当事人的缺席,结婚成了双方父母的选择和游戏,成了赤裸裸的“拼写条件”。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在这场实力较量的“战场”中,孩子的外貌、年龄、职业、收入、户籍、住房、婚史、属相等“硬实力”支撑着父母的形象资本、社会地位、经济资本、家庭和互联网等“软实力” 在轻描淡写的“闲谈”期间,人生经验丰富的父母们经常会默默地触摸对方家庭的实力。 在这次实力“探底”中,孙佩东感叹道:“真正有感情拷贝的过程被抛弃了。”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人气高、成功率低的社会交流平台

下午3时4分,据记者目测,相亲角人流达到近300高峰。 据报道,每周末热门的上海人民公园每天的客流量超过1万次。

但是,记者问了长期“驻扎”相亲角的父母,发现在这样鲜红的表象下,隐藏着成功率极低的不自然。 来相亲角三年多的刘先生坦言,她从未听说过在这里配对成功的例子。 据该公园负责人介绍,在相亲区相亲成功的人很少,呼吁父母们通过正规的婚介为孩子找对象。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这与孙沛东的调查结果一致——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还不到1%。 究其根本,孙沛东认为市场化的择偶模式不能提高择偶效率。 “白发相亲”确实在扩大选择范围的同时,也容易让父母们产生“吃着碗看着锅里”的心理。 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很积极,但心理上只要追求最高,那反而降低了成功率。 “很多时候,父母会抱怨孩子眼光太高,但实际上他们自己有时太理想化了。 对孩子的感情投射让他们带着放大镜,不自觉地扩大自己孩子的优点、特征。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孩子们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许多父母告诉记者,他们不赞成或激烈反对孩子们在相亲场上“摆摊”,认为不可靠。 因为无法验证对方资料的真伪。 所以,遇到好的结婚对象,他们说是骗子女人通过朋友介绍的。

孩子反对,成功率很低,父母们为什么还哈丽特?

“效率几乎无法解释这个悖论。 事实上,独特的情感逻辑才是理解“白发相亲”的关键,”孙沛东说。 “到了乡下,年轻一代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延期了,他们对孩子的婚姻有着罕见的紧迫性和焦虑。 由于存在生存、成才、养老等风险,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共同选择这辆坦克方面有选择地“被束缚”。 不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导致了他们担心自己和孩子未来的生活,在婚恋市场上寻求“上迁结婚”的可能性,想要获得更可靠、更有保障性的人生保险,从而导致了“白发相亲”现象的发生。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孙德东研究认为,长期快速发展的相亲角具备许多潜在功能:它不仅成为青年一代社会和情感交流的新途径,而且成为了交流择偶新闻和日常生活新闻的平台。 单身老人的“喜鹊桥会”,减轻了外国父母对陌生城市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缓解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该公园的负责人证实了孙沛东的结论。 “很多老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来找自己的老伴”。 几位女性也告诉记者,她们已经成为“抱团取暖”的好姐妹,有时回老家久违地来到相亲角,互相通电聊天。

正是这些异化的功能,才使得相亲环节越来越受欢迎。

两性配偶处境不同的展台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同样是相亲,男孩的父母和女孩的父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完全不同:男孩的父母有“待价而沽”的心理状态,媳妇标准高,降格不求。 女孩的父母一般很焦虑,希望在一定条件下降低标准。

一个30岁的男孩在资料中写道:“女性必须把年龄定在25岁以下。” 一个女孩的父亲问男孩的父亲。 “我女儿才26岁,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以看看吗? ”。 男孩的父亲说:“对不起,不能超过25岁! ”他明确地回答。

一个女孩的母亲要求男孩的父母如何联系,男孩母亲的态度傲慢地盘问各种问题,具体从哪个学校毕业,工资、福利待遇、父母的职业和公司等。 多次合格后,听说女孩的母亲没有随身携带女儿的照片,她马上收拾好资料,说:“必须看照片。 没有照片不能商量!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记者透露身份后,一群女孩的父母围着记者,争先恐后地递纸条,拿出女儿的照片给记者看,说:“你们认识的人很多,有合适的人一定要介绍给女儿。” 记者粗略地看了一下资料,这些女孩身高1.6米以上,容貌中,本科以上学历,就业单位不错,都是30岁以上未婚。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一位母亲吐露了她的女儿在银行工作,38岁未婚,是博士。 因为担心女儿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她在资料中把女儿谎称为硕士学历。 “我来相亲专柜两年多了,但很少‘缺勤’。 尽管风雨,腰疼也要挣扎。 我知道成功率很低,但我想万一今天能遇到合适的人。 如果不来的话,有可能会错过机会。 ”。 她抽泣了。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另一个女孩的母亲长期在两个公园的相亲角之间“赶场”。 她说:“没办法,因为时间“冲突”,所以只能在两边跑。 但是,现在的男孩子因为父母太挑了,有点“变态”! ”。

优秀女孩父母焦虑的背后,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女性择偶的困境。 孙德东强调,“剩女”是由社会构筑的伪命题,其背后隐藏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二元对立式性别价值体系。 她分析说,“郎才女貌”的择偶标准、“男高女低”的婚姻模式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现代都市女性择偶难的首要原因。 经济条件好的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小,结婚收入小,所以她们不怎么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社会转型时期的镜子

孙佩东概括地说,实际上,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镜子。

她发现,这些父母为孩子选择的“结婚候选人”,都在同一社会阶层、经济水平上,形成了同一社会阶层、经济阶层的“婚姻圈”。 这被称为“阶层内婚”。 “在相亲的角度上以阶层内结婚为目标的择偶标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社会结构整体开放性进一步降低,在社会转型时期阶层壁垒不断加强,社会结构也在固化。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的研究认为,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阶层内婚姻将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婚姻来维持和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动机逐渐降低,经济因素的重要性降低,在爱情的基础上,跨社会阶层的婚姻不断成长。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相亲的角度上择偶和结婚的经济考虑越来越严重。 “gdp快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落后,人们需要通过婚姻来维持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 并且,折射出市场化背景,中国的城市家庭结构正在从“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转变。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对此,孙沛东表示:“欧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表明,完全自我调整的市场最终会引发衰退和混乱,‘蛋糕’变大也只会坏掉。 如果没有社会共同体的自我保护,市场的逻辑就会把我们所有人和社会关系变成商品。 对此,各个身体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 这不仅涉及“白发相亲”现象,还涉及中国应如何实现社会变革的问题。 ”。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目前,“白发相亲”现象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法国、香港和上海等国内外许多高校的学术团队以及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北上广三地的相亲角开始了野外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白发相亲”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变革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吧。

“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本报记者莫兰语/图)

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青岛新闻网女性(微博)

标题:“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 “白发相亲”现象调查”

地址:http://www.7u0.cn/zhsssh/1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