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0字,读完约1分钟

阅读提示:知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新剧本,命名为“中国孤儿”。 从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剧场上演,盛况空前。

之后,英国搞笑作家墨菲根据伏尔泰和约瑟夫的书重新编曲了《中国孤儿》,并在伦敦公演,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改编后的《中国孤儿》,情节与《赵氏孤儿》略有不同,但基调基本一致。 王国维在《宋元剧考》中,将“赵氏孤儿”和“窦娥冤”并称为“即便列在世界大悲剧之中,也当之无愧”。 有人将它与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雷特》进行比较。 由此可见,“赵氏孤儿”的影响很大。

“《赵氏孤儿》版本三:伏尔泰《中国孤儿》”

《赵氏孤儿》是一部杰出的悲剧。 其全名为“赵氏孤儿大仇报仇”,又名“赵氏孤儿冤仇报复”。 译者是法国传教士马约瑟,1731年在广州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语。 原作是元代纪君祥(一说是纪天祥)的作品,法译被命名为“中国悲剧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国时报》、次年《中华帝国杂志》相继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伏尔泰以马约瑟夫神父的法律草案为素材创作了《中国孤儿》。 《赵氏孤儿》是第一部传到欧洲的中国戏剧。 赵氏孤儿》的传播世界依靠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改编。

标题:“《赵氏孤儿》版本三:伏尔泰《中国孤儿》”

地址:http://www.7u0.cn/zhsssh/1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