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中国保险领域协会(以下简称“保协”)对外发布了全年网络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全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还指名提到了全年流行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相互保险”。
报告显示,年互联网广泛推广的“相互担保”产品在线9天内客户数突破1000万人,该产品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未按规定采用报告的条款费率,误导性推广、新闻披露不充分
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创新、结构单一,各保险企业业务基本集中在简单的寿险、养老金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同质化现象严重、可替代性强、没有存在感、没有核心竞争力、价格, 二是产品创新不当,将互联网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 例如,年在网上广泛流行的“相互保险”产品,9天内顾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该产品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顾客,但由于按规定报告的条款汇率、误导性推广、新闻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受到监管,成为公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保险业,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呈现出了以前保险企业、专业网络保险企业以及网络保险中介平台多渠道竞争迅速发展的格局。 年7月,蚂蚁金服获得保险中介牌照,成为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 年10月,阿里保险与信美人寿相互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相互保险”,提供包括恶性肿瘤等100种大病在内的互助保障。
据了解,60岁以下且芝麻分在650分以上的蚂蚁会员无需付费参加该计划,在单一保险案例中,各顾客的分配额在1角以下。 客户首次被诊断为重症时的年龄不到40岁,赔偿额为30万美元,超过40岁则为10万美元。
上市后,该产品迅速在互联网上广泛普及,在线9天客户数突破1000万人。 不到一个月,另一家网络巨头京东金融也与众惠合作推出“京东相互保险”,提供100种重疾病、30种轻症保障,在保险年龄、保障范围、分配金额上限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张,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保障诉求。 第一期测试阶段,该产品提出了“加入0元,事后分配”的口号,相互保险再次火热。
很久以来,监管一直在谈论相互保险合作保险机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公司,指出其涉嫌违约:该企业存在以下违约问题:一是未采用按规定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 二是销售过程存在误解。 另外,信美人寿也没有按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进行真实、充分的新闻披露。 “京东互保”也很快悄悄地走下了架子。
11月27日,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保险宣布即日升格为“相互宝”,定位为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其背后没有“信美生命相互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团体重症疾病保险”的对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海外已经出现相互保险,不能说是创新产品,因此迄今为止国内正规相互保险机构推出的相互保险很少。 经支付宝( Alipay )上市后,短时间内,相互保险在让大部分人开放享受保险的同时有机会尝试购买,相当于进行了普惠保险教育。 但是,这种“相互保”产品在销售时,多采用具有擦边球性质的记述和诱惑。 不明确的价格、自动扣款费用,这些都注定会成为未来的投诉点。 另外,后付款的方法容易引起逆向选择风险。
“由于相互保护的对象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监管的停止也出乎意料。 ”这些人表示,网络保险有市场,有创新,但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通知》,要求保险机构(保险企业、保险中介机构)按照《网络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规范配合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业务,建立第三方信息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网络巨头基本拥有保险中介机构,美团、国美、苏宁、拉卡拉、青岛新闻网等也拥有自己的保险中介牌照。
本文首次发表于微信公共平台:易保时代。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青岛新闻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标题:财讯:中保协发布2018网络人身险报告,“相互保”被点名:革新不当
地址:http://www.7u0.cn/jjxw/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