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0字,读完约6分钟

作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总工程师,49岁的刘占杰,在自己迄今为止的科研道路上,前半年进行了“技术攻坚”,突破了超低温制冷技术的国际垄断,使中国的超低温设备成功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后半段将进行“模式转型”,以超低温核心技术切入,基于物联网平台,转型计划运营商,用技术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刘占杰说:“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模特,只有创新,永远不变。”

上半场:突破关键技术,超低温制冷技术世界领先

从1月10日开始,400台海尔“云芯”物联网超低温冰箱从青岛分批发货,运往北欧丹麦。 设置在首都哥本哈根的所有公立医院,存储细胞和dna等生物样本。

这不是“云芯”第一次出海了。 迄今为止,已成功进入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 这标志着,在曾经被发达国家垄断的生物技术低温存储行业,中国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产品,牢牢扎根国际市场。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这项关键技术突破战斗主导者的,是刘占杰。

2001年,刘占杰辞去青岛大学机电学院制冷专业教职,怀着自己的“技术产业化梦想”,加入海尔,创立海尔生物医疗企业,开始了将技术变为产业的“圆梦之旅”。

“在生物技术行业,我们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低温冷链设备需要大量进口。 ”刘占杰表示,一般家用冰箱只需冷却至-18℃,存放生物样品的超低温冰箱需要冷却至-80℃以下。 “超低温冰箱本身的技术难度很高,但是海外企业品牌在这个行业对中国进行了30年的技术封锁。 ”。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占杰带队攻关,突破低温冰箱模块化复合制冷系统、高效制冷工质配比与灌装技术、箱体低温绝热技术和安全控制技术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分别为-150℃、-86℃、-70℃、-60℃、-40℃、-25℃ 2005年前后,刘占杰团队超低温制冷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海尔超低温冰箱上市。 这打破了国外关键技术的垄断,大幅降低了超低温冰箱的市场价格,使我国政府的采购价格下降了30%以上。 目前,海尔超低温冰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中华骨髓库、国家基因库、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等许多国家战术项目都使用了海尔产品。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说起十多年前的研发过程,很多细节都忘了,但刘占杰记得一个事件:最初的方案中,海尔超低温冰箱这样的专用设备采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专用压缩机,但在产品上市前,对方将向中国销售这台压缩机。 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刘占杰果断改变方案,放弃采用国外产品,对国内普通冰箱压缩机展开技术改造和升级,最终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和国际范围内的技术领先。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这促使我们自己开发了性能更好、节能更小、噪音更低的超低温冰箱,实现了低温制冷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刘占杰从这里得到了深刻的认识,他说:“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真正领先。”

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刘占杰还带领团队探索了低温制冷技术更广泛的应用行业。

自主创新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太空冰箱,其制冷效率比民用产品提高了25%,耗电量比设计限值降低了25%,实现了飞船的上涨和阶段样品的20小时恒温保持。 自主开发中国第一台不用蓄电池、不用电网、用太阳能驱动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即使在43℃的高温环境下断电,库内温度也能保持在8℃以下120小时。 截至目前,刘占杰掌舵的海尔生物医疗及子企业共批准专利申请263项(含发明专利65项),其中专利177项(含发明专利31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后半段:借助力量进行物联网,创造独特的价值

目前,新一代新闻技术快速迭代,企业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刘占杰,每天都在思考:低温冷冻冰箱,除了放在医疗和科研机构保存外,还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物联网时代,海尔全球首创的“人合一”模式,给刘占杰带来了启发。 他认为,物联网应为公司提供技术手段处理客户和领域的痛点,海尔生物医疗应以超低温核心技术切入,基于物联网平台,转型为“生物科技综合处理方案运营商”。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力物互联网转型后,刘占杰率队推出的首个“爆炸品”,是中国首个智能血液安全管理处理方案——u-blood血液网。 基于迄今为止流传的血液冰箱,整合了网络、射频识别( rfid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机器人等技术,能够迅速应对临床血液和急救血液的诉求。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直接感受到了“血液网”带来的变化。

——原本集中存放在血库的血液,由于有海尔物品的互联网血库和物品的网络运输箱,可以分散在手术室、病房、救护车中进行,临床用血的等待时间从过去的20分钟缩短到了现在的不到1分钟。

——以前取一袋血,医生打开冰箱门,从100袋血中人工寻找,使用时大致为3-5分钟,现在将血液冰箱放在物品上网时目标血袋位置亮灯,使用时只需要3-5秒。

——以前血液一旦出库,就无法被采用、送回,导致不合理血液使用的发生,现在各袋宝贵的血液都在血液网的监测和溯源中,未被采用的血液会被送回、再利用。 通过这种方式使血液资源最大化。

“血液网”后,刘占杰团队继续创新攻防,再次推出“疫苗网”。 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物联网接种疫苗箱,实现疫苗新闻、儿童新闻、医务人员新闻的整合与应对,成功实现了“精准拔苗失误、问题疫苗秒冻、追溯接种全过程”:疫苗为海尔物 医务人员在接种时不像以前那样人工取苗,而是根据孩子的《疫苗接种手册》向箱子“扫完代码后注射注射剂”。 如果出现有问题的疫苗,接种箱在收到消息后马上冻结,有问题的疫苗无法出库,无法注射,“出库安全”。 “疫苗网”陆续落地天津、内蒙古、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后,接种错误率从以往的50次/年下降到0次,接种效率从50次/日提高到100次/日。

“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目前,刘占杰脑海中,下一步攻防蓝图已经确定:围绕血液、疫苗、生物样品、药品试剂和实验室五个客户场景,通过物联网与低温冷冻的融合创新,建立物联网生物科技综合处理方案。

标题:“海尔生物刘占杰:上半场技术攻坚,下半场模式转型”

地址:http://www.7u0.cn/zqjrkd/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