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9字,读完约4分钟

在全民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不法分子采取了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了新的金融诈骗。 在顾客权益日到来之际,特别对疫情期间的金融诈骗小编进行了对比整理。

、低息贷款型诈骗

冒充金融平台进行诈骗。 “疫情期间,钱有困难吗? xx金融会给你1万的信用。 申请后马上汇款。 ’随着疫情蔓延,一些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有点诈骗集团开始趁火打劫。 他们冒充大型金融平台,给了顾客数万的信用额。 但是,要拿到这些额度,人工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需要几百千元,很多顾客被骗了,交了费之后就没有声音了。
2、利用“疫情贷款”诈骗。
“想申请政府的疫情专项贷款吗? 》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的“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次金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虚假消息,迫使有资金诉求的企业和个人申请贷款,然后提前获得中介费、保证金等。

财讯:3·15推广周

二、投资理财型诈骗

1、利用“区块链”的概念进行诈骗。 “疫情期间也有很高的收益率”。
不法分子比较公众在家防疫、一般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获取新闻的优势,利用“区块链”的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密码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筹集的资金向国外屏蔽、防护。
2、利用指导基金、股票、期货等进行投资诈骗。
“在家也可以进行资产管理”。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诉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者推荐私募基金,指导股票、期货等的买卖,指导受害者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和开户投资。

财讯:3·15推广周

三、窃取新闻的诈骗

1、利用“检票”诈骗。
“如果受疫情影响取消并解约,可以得到赔偿”。 利用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被害人新闻,如航班号、高铁号、酒店预订新闻、旅行社合同新闻等,向被害人手机发送虚假“检票”消息,向被害人拨打邮件中虚假的客服电话,或点击未知链接。
2、利用购买防疫物资的诈骗。
“最新最完整的防疫物资马上就到”。 不法分子通过社会交流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销售口罩、防疫物资等新闻,通过转账收取客户费用后,“拉黑”被害人,或者通过钓鱼链接让被害人输入个人敏感新闻,造成客户财产损失。

财讯:3·15推广周

四、非法集资型诈骗

1、利用为疫区而进行的捐赠诈骗。
“你想为了疫区而努力吗?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微信等社会交流软件,冒充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顾客发布“奉献爱心”的虚假募捐新闻,利用群众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
2、利用感染者亲属筹集“医疗费”诈骗。
“想向感染者的家人捐赠爱吗? ’不法分子以孩子和亲属突然发高烧、被隔离治疗为理由,向公众聚集“医疗费”、“住院费”等,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3、利用“销售回扣”诈骗。
“购买防疫物资也能赚钱”。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匮乏,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谎称可以代购“口罩”、“消毒液”、“特效药”等物资,并向买家承诺“积分回报”,甚至“加盟利益”。

财讯:3·15推广周

怎样辨别这样的诈骗呢?

客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1.申请贷款必须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会交际软件联系借款人,也不会通过信息表达进行借贷业务。 贷款前不得冒名收取借款人的任何费用,只要是网上预交费用的贷款业务,均不得轻信或办理。
2.投资理财要记住“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信息诱惑。
收益应始终与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保持警惕和理性,决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幸运心理。
3.个人新闻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新闻。
收到“检票”类消息后,必须通过相关公司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进行确认。 不要随便点击未知链接,不要采用未知来源的无线互联网。 要求个人新闻、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时,请不要盲目倾听。 不要把上述个人敏感的消息泄露给别人。
4.爱心捐赠必须认清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借疫非法敛财。
向疫区人民的捐赠物提供爱心时,必须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验证,确认正规的捐赠渠道。 正规募捐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情况可以在全国慈善新闻公开平台查询。 捐赠前要确认对方的账户名称和接受捐赠的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要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不要受骗。

标题:财讯:3·15推广周

地址:http://www.7u0.cn/jjxw/3649.html